李克強指出,特鋼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和保护,國家要從政策上給特鋼企業以撑持,鼓勵其發展。
特鋼的市場價格與其價值并不相稱
對于當前特鋼行業的現狀,張永利指出:
特鋼作為鋼鐵產業中的優勢產品,目前我國的產量不高,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特鋼產品。2017年我國特鋼產量為3300萬噸,占鋼產量的4%;2018年產量為4000萬噸,占鋼產量的4.3%左右。反觀發達國家,特鋼產量占總產量的20%以上,如日本高達25%。
普鋼產能過剩,特鋼產能尚未過剩。當前,鋼鐵產能雖然覆蓋整個鋼鐵行業,但實際上,普鋼產能過剩,而特鋼無論是從產量,還是從質量上來看,都與當前發展需求有必定差距。
特鋼的市場價格尚未體現其市場價值。特鋼對煉鋼工藝以及其他生產環節均有較高的要求,因而,特鋼资本遠高于普鋼本钱,但特鋼的市場價格尚未體現其市場價值。现在我國制造業不是發達,無法產生對特鋼等高端资料的需求,所以特鋼的市場價值尚未得到充分體現。
在這種情況下,良多特鋼企業為了生存,開始“特轉普”,即多量生產特鋼產品中的“大眾產品”。張永利認為,這不是特鋼行業應該出現的场面。
呼吁大力支持我國特鋼行業發展
“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,资料是保护。從鋼鐵行業來看,高質量發展即是改變傳統的競爭模式,干极少別人干不了的事,生產极少滿足中國制造業發展需求的高質量鋼材,如特鋼。”張永利指出。
“在鋼鐵行業產能過程中,特鋼領域未被肢解出來。于是,特鋼企業在貸款政策等方面受到肯定限制,享受到的優惠也有限。”張永利的話語中透露出些許無奈和不甘心。
張永利表示,目前特鋼企業噸鋼財務費用高,是因為“特鋼被制造出來,的是為了滿足國家高端制造的需要,少的是因其商品屬性而使企業盈利”。因而,張永利呼吁,國家層面和各級当局應大力支持我國特鋼行業發展,比方銀行降低貸款利率、政府適當添加財政補貼、糾正社會認知、減少特鋼企業的稅費、降低特鋼企業債轉股的難度等。
來源:中國冶金報